一、个人简介
孙文涛,山西晋城人,中共党员,山西师范大学2021级本科生。

二、个人荣誉
-2022.12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2022.12获“三下乡”校级优秀志愿者
-2023.04获校级优秀学生
-2023.05获男子篮球联赛亚军
-2023.05被评为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员
-2023.11获“三下乡”校级优秀志愿者
-2023.12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2023.12获第十二届“雏菊杯”管乐合奏本科A组一等奖
-2024.05获校级优秀团员
-2025.05被评为优秀志愿标兵
-2023.03-2025.03任音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执行主席

三、采访内容
问:学长为什么开始做志愿者?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答:在选择学生组织时,我怀着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的目标加入志愿者协会,开启了"志愿之行"。支撑我坚持至今的,是每次活动后充盈内心的成就感和自我突破的满足感。2022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我作为"教育帮扶关爱团"首批成员,在吕梁市文水县杭城小学独立承担1-6年级全学段音乐教学,并策划执行暑期文艺汇演,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帮扶的温度与力量。2022-2024年间,我三次通过选拔成为平遥国际电影节志愿者,在与不同领域专业人士的交流中拓宽了视野。从课堂到影展,从山区儿童到国际团队,持续突破舒适区的实践让我收获了多维度的成长,而师长同伴的认可与独立完成项目的成就感,则成为激励我不断前行的源动力
问:学长是如何平衡志愿活动与学习生活的?
答:学习始终是我大学生活的基石,在制定每周计划时,我会锚定课程进度与作业节点,科学预留志愿活动时间。对于紧急的临时性志愿服务(如赛事保障、救灾支援),采用"优先响应-弹性补学"模式;面对周期固定的公益项目,则通过事项清单进行网格化排期,确保与学习形成错位互补。四年来我逐渐体悟到,志愿实践带来的多维成长往往能反哺理论学习——在策划乡村小学文艺汇演时,需调用活动管理知识;服务平遥电影节期间,跨文化沟通能力得到淬炼。这种"实践型学习"模式恰好弥补了我课堂吸收效率的短板,使知识获取呈现螺旋式上升。当然,这种侧重并非要割裂学业与公益,而是基于个人特质建立的动态平衡:通过严谨的时间管理和目标拆解,让志愿服务成为检验学习成效的特殊考场。
问:学长是如何解决遇到的挑战呢?
答:时间会解决一切的,所有的幸运都在路上,这不是说让我们遇到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摆烂,等着时间过去这个困难就会解决掉,而是说,车到山前必有路,遇到任何困难时不要有所胆怯心生畏惧,要保持冷静和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顺着时间去走,一步步去想办法解决,主动的面对困难。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处理难题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学习,向前辈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向团队中的伙伴学习,众人拾柴火焰高,集思广益,共同应对挑战。
问:有没有想给新志愿者的建议?
答:志愿服务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有时候可能不会立刻看到成果,不是所有的志愿服务都能够提升自己,有些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是无法察觉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发生改变,没有一步步变得更加优秀,时间会给你答案的。三年后你可以回头再看,你是否因为亲身实践而逐渐变得稳重,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珍惜每一次参与志愿活动的机会,用心去体验、去感受,相信你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满满的爱与感动,成为更好的自己。
问:请简谈一下就业经验。
答: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找工作这方面来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要学会经营自己,规划自己,清楚自己的目标,到底是要学习将来准备考研,还是学习各类技能,积攒社会经验,将来走向就业,再或者是了解国家征兵政策参军入伍报效祖国。我们要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绝知此事要躬行,难的付出实践,都在等待那一天的到来,这就有些迟了。提前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到时候的措手不及,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将来从容的应对专业能力的考验,笔试,面试等诸多环节。其次,我们还需要做多手准备,避免单一的毕业去向和就业。要有一种“一刻不得闲”有工作就先干着的态度主动就业,否则我们可能将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