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晨曦中的晋中市榆次区点金石艺扬幼儿园,被一阵阵清脆的歌声与欢笑声点亮。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衿绽花火·助梦起航”帮扶团的同学们,带着精心筹备的音乐课程与育人热忱,在此拉开了一场以“筑梦暖童心,晋师伴成长”为主题的美育实践教育帮扶活动序幕,用艺术的甘霖滋养幼儿心灵,以专业的力量助力教育均衡。
活动现场,每个环节都流淌着教育的温度与艺术的灵气。

活动一 音乐启蒙·爱国情感培育:歌声里的家国志,旋律中的赤子心
“音乐启蒙·爱国情感培育”环节,成为浸润式教育的生动注脚。动画短片中冉冉升起的国旗,与《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旋律共振,孩子们模仿升旗手势的稚嫩动作里,藏着对国家最纯粹的敬意;投影仪上恢弘的天安门影像,与《我爱北京天安门》的节奏训练相融,拍手、拍腿、跺脚的律动中,爱国情怀随音符自然生长。

活动二 音乐游戏·情绪与协作:律动间的欢乐场,动静里的成长课
音乐游戏环节则是活力与成长的交织。“数鸭子”的旋律里,孩子们踩着节拍前行时,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定格画面,让专注力在欢笑中悄然养成;音乐版“123木头人”中,旋律骤停时的静立与重启后的雀跃,让孩子们在动静之间学会感知情绪、调节状态,引导分享“停顿时的心情”,更让心理健康教育润物无声。

活动三 艺术创造·环保理念渗透:废品巧变音乐家,创意奏响欢乐歌
“艺术创造·环保理念渗透”环节,孩子们用易拉罐装入大米制成沙锤,在摇晃中聆听“振动发声”的科学奥秘;用不同长度的吸管拼贴排箫,在吹奏中发现音高与长度的关联。当这些充满巧思的自制乐器合奏出清澈旋律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更在“废旧物品变宝贝”的实践中,埋下了环保的种子。

当艺术的种子在童心绽放,教育画卷更添生动。这场活动不仅是教学补充,更体现“音乐+思政”“音乐+心理”“音乐+环保”的融合思路,既是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担当,也是师生在美育中双向成长的旅程。未来,帮扶团将深化品牌建设,把实践思考融入专业学习与课程设计,在双向互动中深化对美育本质的理解,让青春在服务基层教育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