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音乐学院“青探文博,乡韵传薪”宣传队:学子赴晋城探寻音乐与传统文化的时代共鸣

日期:2025年08月18日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为深入理解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在实践中提升艺术素养与传承使命感,7月24日,我院“青探文博,乡韵传薪”社会实践宣传队穿梭于晋城市泽州县玉皇庙的古建群与晋城市博物馆的历史长河中,开展了一场融合参观学习与艺术展演的文化寻根之旅。队员们以脚步丈量历史,用旋律对话古今,在实践中体悟音乐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魅力。

实践首站,队员们踏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庙彩绘壁画博物馆。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古刹,飞檐斗拱间藏着岁月的密码,碑刻雕塑里凝着古人的智慧。为了让我们更深入地读懂这份“凝固的历史”,队长诚挚邀请晋城市文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为我们提供了免费讲解。

聆听文物故事:在晋城市文物保护协会志愿者的热情引导下,队员们穿梭于庙宇院落之间。从造型各异的二十八星宿彩塑,到大殿梁架上精巧的榫卯结构,志愿者的讲述让冰冷的建筑“活”了起来。队员们凝神静听,从一砖一瓦、一塑一像中,感受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虔诚信仰,思考着传统礼乐文化在古建筑空间中的体现。

感悟古建遗韵:传统建筑里藏着古人对“乐”的理解,无论是祭祀时的庄重乐章,还是民间戏台的热闹唱腔,都曾在这里回荡,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音乐不止存在于乐谱里,它早就融入了建筑的肌理、民俗的血脉中。玉皇庙的一砖一瓦,都是历史的“音符”。当我们用现代乐理解构传统旋律时,不能忘了那些藏在唱腔里的山河岁月;当我们追求创新表达时,更要守住这份“乡音无改”的初心——因为保护传承,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让每一段老调子,都能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唱出属于这片土地的精气神。


带着从玉皇庙汲取的文化养分,实践队转场至晋城市博物馆。在这里,队员们将理论学习转化为艺术实践,用青春的歌声与舞姿,与馆藏文物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文物引发思考:队员们首先以自由组队的方式,怀着敬畏之心参观了晋城市博物馆的常设展厅。他们系统性地了解了晋城从史前文明到明清时期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积淀。从古朴的陶器、精美的青铜礼器,到反映地方民俗的生活用具,再到见证晋商辉煌的商贸遗存——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

这次深入的参观,不仅丰富了队员们对晋城地域文化的认知,更让他们真切体会到历史遗存的脆弱与珍贵。每一件展品背后所凝结的智慧与记忆,都无声地强化着青年一代对守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的责任感,为后续的艺术展演注入了更深沉的情感与理解基础。


丰富艺术表达:在博物馆的大厅内,准备了一场小型音乐舞蹈展演。舞蹈编排巧妙融入了在玉皇庙观察到的传统艺术元素,用现代肢体语言诠释古典之美;声乐表演则选取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曲目,歌声悠扬,回荡在陈列着历史文物的空间里。这场别开生面的“馆内音乐会”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队员们充满活力的表演,让静态的文物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此次“青探文博,乡韵传薪”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探访与艺术展演的结合,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通过实地探访玉皇庙,队员们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在博物馆的展演,他们尝试了用现代音乐语言激活历史记忆。

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音乐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文化传承的活态基因。它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也肩负着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使命。本次实践为同学们打开了视野,激发了灵感,也坚定了大家用所学专业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信念。青春的旋律与古老的文化在此相遇、交融,共同谱写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乐章。




山西·太原·小店区太榆路339号 音乐舞蹈综合楼二层  
Tel:0351-2051182
Email:sxnuyyx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