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下午,应山西师范大学社科处、音乐学院舞蹈系的邀请,李明珍(山西小花戏泰斗,国家一级编导),刘红庆(传记作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推广者、中国音乐学院高精尖中心签约研究员)两位专家在音乐厅为音乐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叠花成戏——山西花戏的记录及文化学解析》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由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庞蓉副教授主持。院领导杨金山、张建强、史其威,副教授赵建斌、王平,舞蹈系全体教师,以及我院二百余名学生共同聆听了此次报告。
首先,刘红庆老师以曾经轰动全国的“三黄”作品——《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为切入点引出左权民歌、左权小花戏。通过中西艺术形式的比较,指出花戏是歌、舞、话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小戏。他强调,花戏的优长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及得天独厚的地域根基。花戏表表达了土地的温度,表达了左权人民平时无法释放的心情。
在历史上,“花戏”没有专门的演出团队,但是元宵节一到,几乎所有左权人都走上街头扭起来,于是一夜之间遍地“花戏”。
为了记录这一稀有剧种的变迁,刘红庆老师带领着工作室的四位年轻编导用一年时间拍摄了纪录片《花戏》。这部纪录片正是通过受邀嘉宾李明珍老师为主线,讲述了“花戏”的源流与变迁。从“花戏”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传承和变化刘红庆老师向大家一一讲解的情况。
李明珍,1942年出生在“花戏”之乡左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小花戏”的泰斗。她编创、传承“花戏”不下百种,参与创作的《开花调》获得全国民间舞比赛金奖。2015年,她的全新著作《左权小花戏》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权威著述并被广泛引用。正是因为李明珍的不懈努力与天才创造才将“小花戏”由民间小戏彻底改造成了民间舞蹈。
花戏
接着,刘红庆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花戏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即革命的要求、以皇甫束玉为代表的专业性要求、回归原生态的要求。最终,一部民间情色小戏经过李明珍老师的天才创造成为一种特别的舞种。
其次,在场所有师生观看了五十分钟的纪录片《花戏》。这部纪录片正是以李明珍老师为主线,讲述了花戏的源流与变迁。由刘红庆老师进行解读。从辽洲、辽县到左权县介绍了花戏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传承与变化的情况。介绍了抗战前、抗战时期和解放以后花戏的“改造”事宜。
随后,我院党委书记杨金山、舞蹈系主任庞蓉老师上台发言,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二位老师能够来我校进行讲解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我校舞蹈生在山西民间舞这方面会有更大的突破。
75岁高龄的李明珍老师现场教授同学们小花戏的基本动作,并与庞蓉老师二人切磋舞艺,刘红庆老师在旁伴唱《放风筝》。报告结束后,李明珍老师向学院赠送了描述“花戏”百年演变历程的《跳花戏的圪蛋亲》一书。
此次报告,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刘红庆老师的博学多闻与李明珍老师的艺术热忱,更是他们为人善良的品质以及兢兢业业的职业操守,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作为艺术专业学院我们应以传统文化精髓为根基,以时代审美变迁为向导,更好地传承发扬民族文化,让人们更好更全面的认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