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信息
姓名:丁旭东
学位:文学博士
职称:教授(艺术学)
职务:博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型)
领域:中国现当代音乐史与评论、音乐美育与美学
二、学术身份与荣誉
·中国音乐学院首届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出站,博士后联谊会理事)
·山西省高层次C类人才·省部级领军人才(省人社厅认证)
·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学术带头人
·山西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弦书)传承与传播基地主任兼首席专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文化发展顾问
·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高级研究学者(政府公派)
·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训项目入库专家
·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H指数10)
·2025年度山西师范大学“科研标兵”
三、学术兼职
协会(学会)名称 | 职 务 |
中国大众音乐学会交响乐艺术委员会 | 副会长 |
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音乐口述史专业委员会 | 秘书长 |
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 | 副秘书长 |
中国教育学会美育研究分会 | 常务理事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 | 理事 |
中国音乐学院国家美育研究与发展中心 | 秘书长 |
北京美育与文明研究基地 | 秘书长 |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 会员 |
四、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
年份 |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来源 | 经费(万元) |
2025 | 《中国现当代音乐口述史——著名音乐家访谈录(1931-1999)》(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 国家级/国家出版基金 | 31 |
2024 | 《中国现当代艺术口述史料的抢救性采集与整理》 | 国家级/中央支持地方项目 | 10 |
2023 | 《高校“大思政课”实践机制建构研究》(23VSZ020) | 国家级/国家社科基金重点 | 35 |
2019 | 《中国交响乐口述史料(1949-1989)的抢救性采集整理与研究》(19YJA760012) | 国家级(B)/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 | 10 |
2016 | 《中国现当代音乐口述史——著名音乐家访谈录(1931-1999)》(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 国家级/“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优秀结项) | 127 |
2015 | 《中国老艺人口述史料的搜集与研究》(2015M571232) | 全国/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结项) | 5 |
五、代表性学术成果
(一)著作与出版物
1. 撰著/主编
《音乐美学十讲》(执行副主编,4次再版,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2024)
《影视对话录》(主编并评注,安徽文艺出版社,2017)
《人诗意栖居在大地上》(执行副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京、鲁、冀重点高校音乐专业报考指南》(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待出版**:
《中国现当代音乐口述史——著名音乐家访谈录(1931-1989)》(撰编,上下卷,国家出版规划项目,110万字)
《校园音乐戏剧基础》(主编,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戏剧发展计划,18万字)
《中国音乐百年记忆》(编著,25万字)
《音乐论文写作教程》(著,28万字)
2. 政府白皮书主笔
《2021北京文艺发展报告·音乐卷》(执笔,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
《2022北京文艺发展报告·音乐卷》(执笔,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
(二)论文成果(学术文章百余篇,其中C刊论文18篇,核刊论文28篇)
**高被引代表作**(被引≥5次):
[1]谭盾在回归——和李西安、梁茂春教授谈谭盾的多媒体景观音乐《地图》
[J].人民音乐,2005,(03) .被引29;
[2]谈谈口述音乐史的几个问题——基于与梁茂春教授的对话[J].黄钟(武汉
音乐学院学报),2017,(03) ,被引28(2022年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文献分析检索报告,高PSCI、高被引、高下载论文);
[3]“口述音乐史”学术实践的六个操作关键[J].中国音乐,2018,(01). 被引22
(2022年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文献分析检索报告,高PSCI、高被引、高下载论文);
[4] 新中国美育政策及其成因分析与未来瞻望[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
报),2016,34(04) .被引22(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美学》全文转载,2017(6));
[5]丁丁,王晓琳.为中国艺术考级把脉[J].艺术教育,2004,(03) .被引17(丁旭东
笔名丁丁,观点被文化部科教司采纳);
[6]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理念——访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妲娜
教授[J].艺术教育,2007,(06) .被引15;
[7]现代口述历史与音乐口述历史理论及实践探索——全国首届音乐口述历
史学术研讨会综述与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03) .被引14(2022年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文献分析检索报告,高PSC论文);
[8] 再论“口述音乐史”的概念内涵与分类——基于与梁茂春教授的对话[J].
江汉学术,2017,36(06) .被引13(2022年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文献分析检索报告,高PSCI、高被引论文);
[9] 哲学辨证观念在奏鸣曲式发展中的体现[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
报),2010,(01):50-62.被引13(2010-2011CSSCI来源期刊);
[10]谭盾是否依然是个谜——和李西安、梁茂春二位教授谈谭盾的多媒体景
观音乐《地图》[J].艺术教育,2005,(01) .被引11;
[10] 口述音乐史学研究的三个路向——兼论三种研究模式的建构与利用及
其意义[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8,(02) 被引9(2022年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文献分析检索报告,高PSCI论文);
[12]李遇秋手风琴音乐的创作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被引9;
[13]一个亟待兴起的新学科——全国首届音乐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概述与
简评[J].人民音乐,2015,(03) .被引9;
[14]中华传统乐教观——首届乐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
音乐,2015,(02) 被引7;
[15]“大地”的共鸣——叶小纲与##《大地之歌》比较谈[J].人民
音乐,2006,(01) 被引7(2006-2007CSSCI来源期刊);
[16]音乐论文分类与其子项概念的定义[J].民族艺林,2017,(02) 被引7;
[17]音乐文化学阐评与“城市音乐”创作范式略论——以叶小纲的《重庆组
曲》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0,(03) 被引7;
[18]张小夫:一部中国电子音乐的微观史[J].人民音乐,2019,(10) 被引6;
[19]依托经典展世态图卷——评歌剧《日出》[J].艺术评论,2015,(09) 被引6;
[20]现代音乐审美文化解读及其传播与功能实现——基于北京“乐文化沙
龙”的考察与分析[J].音乐传播,2013,(01) 被引5;
[21]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民族音乐教育体系——2013全
国艺术院校院(校)长论坛侧记[J].中国音乐,2014,(03) 被引5;
[22]丁旭东. “融媒”时代优质音乐IP的三大构成要素 [J]. 艺术评论, 2018(08).被引5;
**其他重要论文**(核心报刊):
[1]论中国“后新潮”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0(4);
[2]音乐口述史语料库分析方法的理论原理与操作步骤[J].中国音乐,2020(01);
[3]从纪录电影《北平以北》看历史的建构与介入的“真实”[J].中国文艺评
论,2018(04);
[4]论音乐评论家的修养[J].中国文艺评论,2017(04);
[5]论中华传统乐教与齐家之道[J].中国音乐学,2016(01);
[6]艺术观赏美育与“美丽”文化建设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 (11);
[7]艺术学学科理论建构与未来发展——2012第四届全国艺术创新与实践论
坛会议述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10);
[8]2007北京现代音乐节简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109(4);
[9] 民族管弦乐的艺术创新——以民族管弦乐交响诗套曲《大运河》为例,
人民日报,2021年10月21日,第20版;
[10] 纪录电影《北平以北》:再现更为真实的平北抗战史[N].人民日报,
2017-12-14(第24版);
[11] 扎根时代生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N].光明日报(文化视点版),
2018-10-11;
[12]中国童话剧的经典化建构·原型与再创新[J].艺术百家2021(2);
[13]抗日歌曲引我走上革命文艺工作道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8-13(004);
[14]父亲用一个晚上写出《游击队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7-02(006);
[15]潘孑农和刘雪庵创作《长城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4-23(004);
[16]聂耳与他在二三十年代的音乐创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4-09(004);
[17]陈田鹤创作《八·一三战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5-21(艺术学版);
[18]文艺评论要以人民为中心[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2-01(004);
[19]论乐与修身[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9-01(005
**重要转载**:
[1]新中国美育政策及其成因分析与未来瞻望[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
院学报),2016,34(04) 被引21(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美学》全文转载,2017(6));
[2] 周代,美育怎样立德[J].博览群书, 2016, (09)(该文被《中国音乐年鉴(2016-2017》全文转载,主编余丹红)。
(三)艺术创作与实践
▶ 作词与文学策划:大型人文交响组曲《新韶九章》(中国唱片公司出版发行,2019年12月在广州大剧院全球首演,广东交响乐团演奏);
▶编剧/作词:少儿国学歌舞剧《白兔历险记》(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公司出版发行,2018年12月31日于北京东少剧场全国首演,获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童话节“演童话”全国优秀剧目展演金奖、2020第九届深圳儿童戏剧节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
▶编剧/作词:音乐短剧《追梦》(编剧、作词,2018年9月29日,国家图
书馆音乐厅首演);
▶编剧/总导演:大型口述历史文献片《百年音乐人物——李凌》(中国科学文献音像出版社出版4DVD,2014)(我国首部音乐口述历史文献片);
▶编剧:少儿国学乐教剧《森林的故事》(2014年12月31日在北京天地
剧场全国首演)。
▶策展:“中国交响音乐百年作曲家手稿展“(青岛国际海洋音乐季组委会,65万,结项,2019)。
六、学术荣誉
▶ 《论中国“后新潮”音乐》荣获2021年度北京文联年度优秀评论作品(音乐长评唯一)(北京市文联、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同时入选全国“啄木鸟”杯年度推优终选作品(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 全国青年学习十六大精神征文三等奖(团中央、求是杂志社);
▶ 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三等奖(山西省社科联);
▶ 少儿国学歌舞剧《白免历险记》(编剧作品)获2020第九届深圳儿童戏剧节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童话节“演童话”全国优秀剧目展演金奖(中国童话节组织委员会);
▶ 全国手风琴邀请赛(青年组)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
七、社会服务
▶ 连续两年执笔《北京文艺发展报告》(音乐卷)政府白皮书(2021-2022)
▶ 策划全国首个“中国交响音乐百年作曲家手稿展”(2019,青岛·乐都音乐谷交响乐博物馆,策展人)
▶ 策划大型人文交响组曲《新韶九章》及其IP新文创发展策略(2019,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文学策划)
▶ 策划大型城市交响乐《新时代交响·深圳乐章》(2019,创意策划与作品命名,中国交响乐团于深圳音乐厅首演)
▶策划发起“中小学音乐教育戏剧培养计划”(2015国家美育研究与发展中心)
▶ 倡导“新乐教”,策划中国首部乐教剧剧场,推出乐教剧《森林的故事》《白兔历险记》(编剧与作词,2014、2020)
▶ 操持创办举办“全国音乐口述史学会”与“全国音乐口述史学术研讨会”(第一届至第五届,2014-2022,秘书长)
▶ 策划“首届国际乐教文化学术研讨会”(2013,中国音乐学院)
▶ 倡导美育,策划举办全国首届“中国美育论坛”(2010,北京现代音乐节,教育部支持,秘书长/执行总监)
▶ 策划创立“国家美育研究与发展中心”(2015,中国音乐学院,秘书
长)
▶ 统筹北京传统音乐节学术论坛类项目(2013-2016,副秘书长)
▶ 策划统筹创立“北京美育与文明研究基地”(2012,首都文明委,秘书长)
▶ 统筹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媒体报道与出版业务(2005-2007,媒体总监)
▶ 统筹北京现代音乐节相关项目(2005-2022,顾问与行政统筹)